硬式麵包:糖油量為4%以下,主要作為主食,特色為表皮鬆且脆,內部孔洞開放且濕潤柔軟。
可再細分為
1. 義大利:麵粉,水,鹽,酵母。
2. 法國:較義大利多了糖和油。
3. 維也納:較法國多了奶粉,且高糖油。
4. 軟式法國:較法國少了糖,高油。
製程:
1. 傳統式:攪拌少(至擴展即可),發酵多(適用老麵或預發酵法),皮厚發酵味濃,體積小,較貴。
L: 12~15, M:0 基本發酵 3hr~3.5hr,最後發酵(25~27度C) 70'~90'
2. 改良式:攪拌中等(至接近完成),發酵中等(適用老麵或預發酵法),皮稍厚。
L: 2~3, M: 10~12 基本發酵 1hr~1.5hr,最後發酵(25~27度C) 1.5hr~2hr
3. 強制式:攪拌多(至完成階段),適用螺旋攪拌機(轉速快高效率),發酵少(適用直接法),皮薄發酵味淡,麥香味濃,體積大,較便宜。
L: 2~3, M: 18~20 基本發酵 5~20' 最後發酵(25~27度C) 2hr~3hr
參考資料
由於攪拌少,可適用翻麵法增加麵筋熟成。
分割要避免零碎,所以最好用平面的發酵盒或烤盤,基發後較好分割。
製作長棍經常使用預整形代替滾圓,輕折3折即可(勿過緊),長度為產品1/3長。
整形:輕柔拍壓勿過度排氣,避免使麵團氣孔過於緊閉及強化麵包堅韌口感。
中間發酵:較高成分麵團8~15'長時間,約30'+-
最後發酵:可置烤盤或木板帆布,低溫28~32度C,濕度75~80%,因高溫高濕會沾黏不利後續移動。特別軟或含水多的產品如鄉村或裸麥可放於籐籃。
蒸氣的目的(需要的是壓力較低的飽和水蒸氣):
1. 減少水分損失,延遲著色反應。
2. 蒸氣太少會過度撕裂,太多會導致脹裂痕密封起來,表皮變厚。
3. 避免爆裂 增加體積 產生脆而亮的表皮。
1kg麵包以上放2次蒸氣(進爐時,5分時),其餘進爐時按蒸氣3秒。
最後發酵的手指測試:
如果麵團沒有足夠彈性(所留下的手指印痕仍然或只有極慢慢消失),即已達到最極限的發酵。
切割:割開麵團是為了減少麵團阻力,使烘烤順利膨脹,沒切割可能從接縫處裂開,或兩側結皮少的地方,發酵少可以承受較深的切割,發酵多需很輕的切割。兩刀之間間隔1cm,太接近會合併成一裂口,切口間重疊是2cm,重疊越大,脹裂痕越差。盡量與麵糰頭尾齊,每刀與次一刀重疊1/3長。正確切割法應在麵團表面削片,刀口盡量與麵包平行。
進爐:用進爐鏟或進爐架直接將麵包放進烤爐中的石板上,不加烤盤是為了瞬間高溫膨脹。
麵包出爐後唱歌:麵皮受溫差收縮破裂的聲音,出爐後約1分鐘,這首歌約持續1分鐘。
出爐判斷:手指敲擊,若空洞鼓聲表示熟了,實心表示還沒,也有使用秤重方式判斷。
入爐前作業:
1. 刀割:避免爆裂。
2. 打孔:增加水氣循環,裸麥麵包適用。
3. 灑粉:粉越細,線條越好,可用厚紙板。
4. 其他:荷蘭脆皮麵糊。
老化:內部水轉移至皮導致變有韌性,可以回烤。
自我酵素分解法:
基本原則:酵母在自我酵素分解後添加,自我酵素分解約在15~30'。
流程:麵粉和水低速拌勻L: 2~5'(水溫需考慮自我酵素分解時的時間),在缸裡覆蓋塑膠袋進行15~30'自我酵素分解後,加入鹽,酵母到擴展或完成階段(理想溫度為25度C)。
優點:節省攪拌時間與氧氣拌入量(保留麵包風味),更好的延展性。
後加水攪拌法:
應用於高水量的麵糰如義大利拖鞋麵包Ciabatta,先以正常的含水量開始攪拌,剩餘的水等麵筋行程相當程度後加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